“新北京人”丁肇辰20余年专注一件事:将不同专业背景融合,让我们自己的设计真正走出去
生活在北京,新北京人
丁肇辰的丁肇的设自信心变得越来越强。
作者:王喆宁
2002年,辰余出去丁肇辰第一次来到大陆。年专
当时,注件专业自己正走上海的不同背景国际化和先进程度完全颠覆了丁肇辰的想象。
2024年,融合让们是新北京人丁肇辰在北京生活的第22年,也是丁肇的设在北京服装学院任教的第18年。
作为北京市在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引进的辰余出去第一个台湾省籍人才,他扎根大陆,年专致力于数字娱乐产业的注件专业自己正走发展:多次参与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的编写、将数字娱乐节带到历史悠久的不同背景米兰设计周、成立北服诺基亚趋势研究中心、融合让们协助北服成立北京第一个“数字与交互媒体类”重点实验室……
丁肇辰
“如何将不同专业背景融合起来,新北京人让我们自己的设计真正走出去,正是我这20年在北京生活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的事情。”丁肇辰对记者说。
01
创立台湾第一个流媒体地图网站
丁肇辰从小就喜欢画画。高中毕业后,他正在为大学选择什么专业而苦恼。
“那时,家长们对于画画这件事的看法,就像看待我们玩游戏一样,在情感上有些抵触。”丁肇辰说。
一次,他去亲戚家做客。亲戚对他说,既然喜欢画画,那不如找一个更有行业价值的工作,可以尝试成为一名建筑师,因为建筑师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这启发了丁肇辰。高中毕业后,他前往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建筑学院读本科,之后又到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建筑学院读建筑设计硕士,师从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查尔斯·穆尔。
当时,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作为奥斯汀分校校友,为学校捐了大批电脑。
“我们学校在美国南方的所有院校里几乎拥有最优质的电脑设备以及宽带网。”丁肇辰说,“学校里电脑更新迭代速度特别快。即使在当时没多少人接触过电脑的情况下,我们一个人也能拥有两到三台电脑。”
受到互联网科技潜移默化的影响,丁肇辰慢慢对此产生兴趣,花费了大量时间自学相关内容。
读研究生前,他曾经休学了一段时间,进入建筑公司工作,了解到行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觉得自己还是更喜欢互联网。“互联网充满了机会。能够在很年轻的时候接触到颠覆性的科技,让我很兴奋。”
研究生毕业后,丁肇辰和朋友一起创业。
丁肇辰
彼时,台湾还没有串流(使用者无需等待下载完成就可以检视或收听所接收的媒体)地图。丁肇辰和朋友找到几个熟悉苹果电脑的人,一起创立了台湾第一个流媒体地图网站。
之后,丁肇辰去过大型互联网企业工作,又进入学校当老师。
2002年,作为台北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学系的教师,他第一次来到大陆,在上海进行学术交流,被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吸引。
同年夏天,他再赴北京,扑面而来的是不太熟悉的北方城市的感觉。
“这里充满了首都的氛围,有特别古老、传统的一面,也有非常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一面。强烈的对比让我饱受冲击。”丁肇辰说。
到北京后,丁肇辰遇到了后来他在清华读博的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鲁晓波老师。
“当时,他负责产品以及工业设计。2000年至2002年,他曾是美国微软研究院掌上电脑界面设计客座研究员。在交谈过程中,我觉得非常愉快,了解到很多先进的想法。”丁肇辰回忆道。
丁肇辰
那时,丁肇辰意识到,虽然互联网在北京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机会是无限的,于是很想留下来。通过考试,他顺利成为清华大学博士,但奔赴北京的过程有些坎坷。
2003年出现非典疫情,好多人劝说丁肇辰不要贸然前往大陆,但他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比较愿意接受挑战,从初中之后就在外面读书,非常独立,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欧洲、美国生活过。所以我当时想,既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那我的机会就来了。”
02
“想留下来闯闯看”
2003年10月,初秋的北京天气凉爽。
丁肇辰来到清华大学报到,有些不适应,“走到五道口外都基本没什么人,很冷清”。
随着经济复苏和学业的展开,丁肇辰很快就习惯了在清华的生活,他就读于信息艺术设计系。
“因为以前在互联网工作和大学教书的经验,我对于这一专业的适应期实际上是特别短的。”丁肇辰说。
在读博期间,他开始在北京多个高等院校教授设计课程,包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陆续编写出版了4本专业设计书籍和数字艺术教材,发表了9篇国内、国际核心期刊论文。
丁肇辰正在讲课
在清华大学教书,让丁肇辰受到不少冲击。
当时,大三的学生需要从零开始掌握3D软件,除了要掌握技术外,也要呈现设计思维。大部分学生在8周之内就能够完成一条宣传片。“在台湾很少见到这样的学习节奏,学习时间线会比较漫长。”
此外,清华大学也赋予丁肇辰丰富的机会。读博第二年,丁肇辰参加了导师与美国一位教授联合策划的新媒体艺术论坛。
因为英文好,他担任了几次院长的翻译,有幸和来自美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的专家面对面交流。
博士学习结束前,丁肇辰联系到以前留学时的一位同学,做了一次工作坊课程。
“通过那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整个学校的号召力。当时,全国各地来了很多人。最远的是一位从重庆坐动车来的老师,就是为了上我们这堂课。”丁肇辰回忆道。
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丁肇辰一直感觉身边的人都十分优秀,也增强了自己的竞争意识和自驱力。
在清华时,丁肇辰的一位师兄正好是北京服装学院的教授,他邀请丁肇辰前往北服代课,也希望丁肇辰能够留在那里发展。
丁肇辰
当时,北京的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再加上全民筹备奥运的积极氛围,“让我想留下来闯闯看,我很年轻,需要很多养分来帮助我成长”。
2007年,作为北京市专项引进的高级人才,也是北京市第一个引进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台湾人才,丁肇辰加入北京服装学院。第二年,他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攻读数字文化产业博士后。
03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来到大陆后,丁肇辰一直在尽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多年来,他一直促进北京服装学院与台湾院校的合作。
丁肇辰有一位非常要好的长辈朋友——台湾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林磐耸,在两岸交流方面给予丁肇辰很多帮助。
2013年,他推荐丁肇辰担任一项两岸人才交流计划的运营总监。这项活动帮助了很多两岸设计师了解国际设计大赛的背景意义、规范规则等。
这之后,丁肇辰还参与了许多助推两岸交流的活动:2014年,他帮助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全球大学生的毕业设计展,很多台湾地区摄影师与艺术家前来参与;将“设计马拉松”这一由北京服装学院与北京设计学会联合发起的公益性大型国际工作坊,接入到北京国际设计周,吸引了大量的岛内学生参加活动。
2023年设计马拉松相关海报
在这期间,有不少台湾青年选择留在大陆发展。
“曾经有台湾的创业者联系我,向我请教在北京生活的经验。当时,他参与了一个网站的设计大赛,后来拿到北京市创业基金,选择到北京发展。”丁肇辰说。
因为自身背景的融合性,丁肇辰认为,推动中国设计走出去一定要放眼全世界,加强自己的国际对话能力。
“我认为包容性态度不仅仅是在于所谓的跨界融合,而是国际合作,要能够看到别人的好,了解其他人的优点,能够接纳其他人的意见。”丁肇辰说。
在北京生活20年来,丁肇辰对大陆发展的巨大变化深有感触。
“经济的变化引导城市变化。我所在的望京地区过去曾是一个没什么人居住的地方,道路非常宽广。后来某天我突然发现,这片区域人变得更多了,道路也繁华起来。”
因为生活在北京,丁肇辰的自信心变得越来越强。
“面对国际上的一些专家,我越来越有信心。这对我的成长来讲,是非常正面的事。”
(责任编辑:股票)
-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作者 叶秋云出生于台湾高雄,祖籍地在闽南地区,李姿莹从小浸润在闽南文化里,对闽南文化十分热爱。“很多人说闽南文化的精神是 ...[详细]
-
6月5日,记者从日照军分区获悉,2017年全国直招士官报名时间已经确定:2017年6月3日—2017年7月5日。在此期间,凡是符合条件的广大男性青年,都可以登录全国征兵网进行应征报名,之后根据兵役机关 ...[详细]
-
房产开发不可任性杜绝随意更改配套设施用途、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延期交房等问题近日,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自6月1日起,根据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出台的《日照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实施办法试 ...[详细]
-
高考结束了,接下来就是中考,今年日照将有28710名初三考生、28445名初二考生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和音乐、美术考试全市统一于6月11日至13日进行。日照共划分4个考区,分别为东港考区包括东 ...[详细]
-
台青吴升桦在大陆拼出红火电商事业:从“直播带货”到“跨境电商”
中新网福州3月8日电 (郑江洛)“从‘寻根’到‘留下来’,一开始,我只是想看看祖辈生活过的地方,却意外发现大陆充满机遇,便留了下来。”台青吴升桦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吴升桦的曾祖父是福州市晋安区鼓 ...[详细]
-
日照新闻网讯记者孟凡虎)公共基础设施事关城市居民生活,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主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市小汽车规模急剧膨胀,“乱停车”“停车难”等现象日益凸显等问题,公共停车场建设需求加大,为此,市规 ...[详细]
-
金鸡迎春庆佳节 冰海舞龙贺新年。大年初一一大早,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日照市50名冬泳爱好者以冬泳的特殊方式,欢度新春。虽然冬日里的海水冰冷刺骨,但这些平均年龄近50岁的冬泳健儿们无畏严寒、畅游大海。 ...[详细]
-
日照新闻网讯记者 费洪芹)近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自今年6月1日起,全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工资总额的0.5%调整为1%。据介绍,自2015年10月起,我市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 ...[详细]
-
中新社上海11月24日电 题:开店听故事 创业台青在大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中新社记者 缪璐7年前,台湾台北人吴科禾以为,自己的余生都将在三点一线、周而复始的工作生活中度过。7年后,吴科禾来到大陆,通过开 ...[详细]
-
2月3日,记者从日照市援疆干部人才座谈会上获悉,市援疆指挥部团结带领第二批援疆干部人才,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各项工作,累计投入援疆资金8.09亿元,实施各类援疆项目85个。据了解,为充分发挥援疆专业技术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