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文化评析】古老宋锦何以重焕生机!

【文化评析】古老宋锦何以重焕生机

时间:2025-05-11 08:32:43 来源:昆仑地方特辑 作者:时政 阅读:950次

  【文化评析】

  作者:李家欣

  随着气温回暖,文化春意愈浓,评析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尽享春光。古老不少年轻人专门为踏青赏花选购“新中式”服饰。宋锦在众多的何重焕生传统元素中,颇契合春日气质的文化宋锦外套成为穿搭指南里的热门单品。

  宋锦历史悠久、评析风格古雅,古老素有“锦绣之冠”的宋锦美誉。在前不久的何重焕生蛇年春晚上,主持人身着的文化几件宋锦礼服就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暗金色的评析经典云水纹飘逸灵动,几笔线条流淌,古老便巧妙融合了丝绸之路与河流意象;层层叠叠的宋锦沙丘和山峦中穿插敦煌藻井纹样,让人仿佛重回驼铃声声的何重焕生敦煌大梦。融合了中式古典美和现代时尚性的精美设计,不仅展现了宋锦精湛的织造工艺,更彰显了传统织锦艺术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以宋锦、马面裙、香云纱等为代表的各类“新中式”服饰元素火爆“出圈”,在这场“中式美学”的革新浪潮中,非遗技艺完成了从博物馆展品到日常着装的转身。打开社交媒体,有关宋锦的讨论比比皆是,从面料科普到衣物定制、日常穿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购买、穿着工艺考究的宋锦面料,传统面料纹样成为可触可感的时尚语言。

  古老的宋锦何以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谈及喜欢的原因,不少人表示宋锦风格雅致、纹样秀美,兼具古典韵味和新潮感。在文化价值引领消费潮流的当下,新式的宋锦服饰,正契合了年轻人渴望通过消费彰显个性品位、寻求文化与心理共鸣的需求。

  宋锦的流行背后,其实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以来宋锦一度没落,制作技艺几近失传。20世纪90年代,丝绸专家对传统蚕丝织染技艺和古代织锦开展了深入研究,对传统宋锦进行了复原,传统技艺有幸重见天日,而真正让宋锦走出博物馆、跨过产业化门槛的,是数控织造系统的诞生。其精准复刻传统经纬密度,不仅大大提升了宋锦的生产效率,保留了宋锦“活色生香”的美学特质,更让纹样的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古艺重现,织机革新,传统宋锦的传承发展迎来了新纪元。

  以市场为导向拥抱创新,激活了宋锦新的生命力。重视市场需求,是宋锦在“新中式”浪潮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密码”。不少宋锦面料企业和服装设计师通过社交媒体与受众进行直接沟通,依据消费者的反馈调整产品,不断推出新的花纹和款式。这样的运营方式,更有利于商家及时捕捉市场的审美偏好,黑金蝴蝶、牛首龙纹、五彩翟鸟、夔龙凤纹等爆款花形都诞生于商家与市场的紧密互动中。贴近消费者心意的产品自然供不应求,在宋锦的故乡苏州,产业集聚带正加快形成,一批注重原创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已打出品牌,实现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从南京云锦高定秀场到山东曹县马面裙产业带,从扎染工艺、盘扣元素融入街头潮流,到苗绣、彝绣登上国际时装周T台,传统非遗技艺再度引领审美风尚,恰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感召力,也是文化自信自强的生动注脚。宋锦重焕生机之路也让我们看到,传统非遗技艺的“活化”之道,正在于推陈出新、顺势而为。不论是搭建非遗工作站强化保护传承,还是以产业化带动非遗技艺与时俱进,唯有找到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使非遗技艺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助推“中式美学”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5日 02版)

(责任编辑:科技)

相关内容
  • 国防部:敦促日方停止借台湾问题制造事端
  • 日照机场夏秋航班表出炉 将适时开通至韩国航线
  • 山海天今年开工20个项目 三年实现民俗旅游村脱胎换骨
  • 日照将新建续建12个综合客运枢纽 计划投资约9.8亿元
  • (台青话融合)台湾学霸姐妹花的苏州“心”想事成
  • 日照市外侨系统全力服务“突破园区 聚力招引”工作
  • 韩国登山协会客人考察九仙山 对后续合作表示乐观
  • 全市国土资源工作明确编制完成五个规划等十项目标
推荐内容
  • 全国粮食生产开局良好 冬小麦将迎来大面积收获
  • 京沪高铁二线莒县设站规划已基本获得批复
  • 日照推进管道天然气向区县、镇村覆盖延伸
  • 日照启动旅游供给侧改革促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 中国驻荷兰使馆批驳荷兰议会涉台动议
  • 日照去年实现减贫3.49万人 81个省扶贫重点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