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想知道,究竟是谁在生二孩?

  发布时间:2025-05-07 06:48:0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2024年8月9日,湖北武汉,市民在汉口江滩与“一家五口”雕塑合影 视觉中国/图)两个不同世代的女性决定研究城市里的二孩家庭。蒋莱生于1970年代末期,是一个“00后”孩子的母亲,在她生育的21世纪初 。

2024年8月9日,知道湖北武汉,究竟市民在汉口江滩与“一家五口”雕塑合影 (视觉中国/图)

两个不同世代的生孩女性决定研究城市里的二孩家庭。

蒋莱生于1970年代末期,知道是究竟一个“00后”孩子的母亲,在她生育的生孩21世纪初,普婚普育和隔代养育是知道社会主流,过了28岁还未结婚的究竟会被称为“剩女”,不生育则被视为自私,生孩或是知道生理有缺陷。

沈洋呢,究竟生于1980年代中期,生孩是知道一位二孩妈妈。在她生育的究竟2019年,上海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为0.6,生孩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为31.66岁,她也成为家族同辈中唯一生育了下一代的人。生育已经成为一件需要勇气的事——这意味着高额的养育成本和大量的时间投入。母职惩罚、生育损伤和不婚不育的声音齐头并进。

她们的研究从2015年初开始。彼时全面二孩政策尚未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正在做女性领导力研究的蒋莱发现,无论政界、商界还是学术界,女性总是受困于中下层,难以晋升,她们身上始终绕不开的话题,是生育和育儿。她和沈洋都很好奇:生育二孩及多孩的女性都是哪些人?她们为什么生?生育后,对她们在职场上的影响有哪些?

这项研究持续了六七年,她们访谈了四十余位城市中产女性,她们大多接受过优质的高等教育,其中半数以上是二孩及多孩妈妈。这些女性都曾是职场妈妈,其后或由于育儿压力,或出于个人原因,一部分人回归了家庭。

这些女性生育二孩的原因各种各样——恐惧“失独”、“希望孩子有个陪伴”和“避孕失败”是她们最常提及的。让沈洋惊异的是,“过去看西方的文献,那些愿意生二孩的女性可能是由于丈夫参与更多,但是我做了访谈之后发现,爸爸参与育儿的比例普遍偏低,受访者生二孩的理由与丈夫是否参与育儿关系不大——这背后受到很深的父权制的影响。”

沈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

蒋莱和沈洋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比如二孩随母姓的家庭,女方家庭通常对小家庭在经济上、育儿安排上付出得比男方家庭更多,这可以说是在父权的制背景下,由于女方家庭提出了反传统要求而进行的过度补偿。这些发现被蒋莱和沈洋集结成书《新生育时代》,于近日出版。

有意思的是,研究进行期间,沈洋也从一位尚未生育的女性,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五年前,目睹丈夫的家务劳动投入,她生下第一个孩子,决定生育二孩,是因为她在工作上感觉碰到瓶颈,“想生个孩子转移一下注意力。”但更重要的是,与她笔下的受访者一样,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陪伴,“等我和丈夫百年之后,她们可以携手迈入我们没有机会经历、也没有能力预测的未来。”

我们的对话从城市中产妈妈生育二孩的原因开始,谈到了她们日常需要的支持体系、心中理想丈夫的模样,也谈到二孩实践中的具体困难、母职惩罚,以及多孩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就像她们在书中所写的一样,“在对生育女性的要求远远超过支持的转型时代,在家庭友好、妇女友好、生育友好文化任重而道远的阶段,探讨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反思两性角色与父职母职的差别,不仅能推动性别平等的加速发展,也为生育带来新的理解视角。”

蒋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

南方人物周刊:既然女性既要主外,又要主内,你们也在书中指出,目前国内0-3岁的托育机构普遍缺失,她们为什么还想生二孩?

沈洋:很多受访者都提

  • Tag:

相关文章

  • “无人继承,收归国有”?谁在分配孤寡老人的遗产

    孤寡老人遗产处理是社会性难题。视觉中国图430万元和一套两居室房屋,是上海七旬老人葛老伯的全部财产。三年前的夏天,老人过世,他没有子女,父母妻子均已离世,名下财产无人继承。作为葛老伯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
    2025-05-07
  • 日照市出台有序用电方案

      本报讯(记者 张磊) 4月16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为保证日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证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市经信委印发了《日照市2013年有序用电方案》及《日照电网2013年事故及限电拉路序位》,对
    2025-05-07
  • 李晓黑陶:打造带得走的风景

        作为一个从事陶艺20多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创新是李晓一直坚持的理念。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日照人,他希望黑陶能作为文化“使者”,让更多人了解日照、喜欢日照。    日照黑陶文化源远流长,现代黑陶
    2025-05-07
  • “日照暖阳”荣获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一缕阳光暖心房——写在“日照暖阳”荣获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之际  本报记者 刘江雪  4月的港城,又多了一张“爱心名片”:民政部刚刚公布的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与志愿者工作案例评选结果中,“日照暖阳”公
    2025-05-07
  • 河北邯郸初中生被杀案一审宣判

    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一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2025-05-07
  • 花钱办个假驾驶证 出门留着“备罚”

      本报讯(记者 靳凤清) “因为怕路上跑运输违法被交警扣留行驶证,所以花钱办了个假的,打算‘备罚’,没想到出门就被识破了”,驾驶人孙某后悔地说。4月7日,在日照港7号门路口处,日照港公安局执勤民警查
    2025-05-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