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台籍教授在大陆培育“中国辛”!

台籍教授在大陆培育“中国辛”

时间:2025-05-12 10:28:55 来源:昆仑地方特辑 作者:体育 阅读:318次

  中新社重庆9月25日电 题:台籍教授在大陆培育“中国辛”

  中新社记者 钟旖

  开学才一个月,中国辛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台籍博士生导师许一丰已在学校实验室、教授区县种植基地“连轴转”了数日,大陆还去外地参与了几场研讨交流。培育

  作为一名台籍科研工作者,中国辛许一丰扎根重庆8年,台籍在其专注的教授植物分子育种与作物性状改良方向上崭露头角,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大陆看着自己浇灌的培育“科技之花”慢慢结出“产业之果”,许一丰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辛用科技让农民增收致富,台籍助力乡村振兴,教授是大陆其最大期待。

  许一丰2015年入职西南大学。培育为更好地将研究与产业相结合,他从重庆消费需求出发,锚定“辣椒种质创制”展开科研。

  据介绍,辣椒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喜温作物,受限于重庆多雾、潮湿的气候,农户往往只能在3月至7月种植一季。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本土企业多选择从外地购买,既增加了成本,也影响农户种植收益。“我的初衷构想,是重庆农民能种上重庆企业需要的辣椒,实现双赢。”许一丰说。

  经多年实验室攻关,许一丰组建的“中国辛”辣椒种质创新团队已掌握多项领先技术,实现传统育种向多维育种的转变,开发丰产、抗逆、多风味等新种质数百个。为何叫“中国辛”?许一丰解释,既取形于“辣”字的偏旁部首,也取意“中国自主可控的辣椒种源”,冀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初,在重庆市农委、重庆市台办等有关单位指导下,许一丰团队与重庆市台商协会在梁平区云龙镇联合打造“渝台乡村振兴(预制菜)示范园”,在辣椒种植基地展示辣椒新品种近百种,含预制菜、火锅用、鲜食用、工业型、观赏型五大系列。许一丰称,此举可助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明年想种什么辣椒?乡镇企业、种植大户去基地考察一番,对比植株高度、结果数量、果实大小和颜色、植株抗病性和适应性等各个方面,就能筛选出中意的品种。

  日常授课、联动学生做基础研究、交流学习紧跟前沿动态,“登陆”10年,许一丰的工作板块看似单一,但充实而快乐。辣椒采摘基本在夏天,他与学生们常常顶着酷暑,辗转试验田收集辣椒的性状数据,适时调整培育方案。从学校到梁平,车程要两三个小时,在高温难耐的试验田内一待又是一两天……许一丰说,与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相比,每周一两趟并不算辛苦。将“论文”放在田地里检验,才能出真知。

  在许一丰看来,做科研就是要不断求新,不能因一点小成果而停步。为此,他常鼓励学生们在坚持基础研究的前提下与实践相结合,寻求突破,以赛促创。比如在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学生便组队分别摘得全国银奖、重庆市金奖。

  许一丰告诉记者,种质创制工作虽然道阻且长,但前途光明,尤其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农业将“大有可为”。以辣椒为例,除了大众所熟知的食用价值,还能被用于工业、美妆、新材料中,潜力无限。

  “新型农业,其实很适合有知识、有创意的年轻人投身。”许一丰认为,鼓励青年人才返乡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他期待,两岸涌现更多擅用科技的新农人,为农业注入新活力。

  科研之路远没有止境。许一丰透露,下一步,团队将继续精专基础研究,攻克产业难题。目前团队正着手研发抗寒、更适宜重庆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新品种,“若一年能种两季辣椒,可直接增加农户收入”。

  许一丰说:“未来还有很多挑战,我们会继续努力。”(完)

(责任编辑:法治)

相关内容
  • 四川举办两岸青年就业交流会 发布近五千个实习就业岗位
  • 2016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排名出炉 日照年轻指数为69
  • 山洪防治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省市县互联
  • 日照市渔业安全生产会议召开 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
  • 【有理有句】“藕遇”哪吒,土泥巴里长出“金疙瘩”
  • “颜值”节节攀升 日照国际海洋城“村靓街美”
  • 日照新增一家省级引智基地 目前我市共有5家
  • 2016年日照市公务员考试成绩出炉 面试名单公布
推荐内容
  • 台胞小学生大陆追寻昆曲梦
  • 日照检查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准备工作
  • 日照市紧锣密鼓备战“三夏”抢收
  • 2016年山东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走进日照
  • 海关总署:自6月20日起恢复台湾地区番荔枝输入大陆
  • 2016《中国好声音》全国城市海选日照赛区总决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