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两岸一家亲,这条路他走了36年

两岸一家亲,这条路他走了36年

2025-05-11 11:07:04 [知识] 来源:昆仑地方特辑

  “武夷山是两岸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与台湾茶叶也有深厚的家亲渊源。希望两地以茶为媒,条路加强合作,走年共同传扬中华优秀传统茶文化。两岸”近日,家亲武夷山市在台北举办“山盟海誓 宝岛情深”武夷山(台湾)文旅茶交流联谊会,条路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在参加活动时说。走年

  从1988年开始,两岸范增平30多年间往返大陆300余次,家亲深入参访大陆18个省市产茶区,条路在大陆20多个城市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公开演讲,走年推动并参与中华茶艺专业的两岸设立和茶艺师认证考试制度的完成。这条推广中国茶文化的家亲道路,他一直在坚持,条路从未停下脚步。

  与茶结缘

  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北,有一个特别的茶馆。茶馆环境清幽,里头备着主人精心挑选的好茶。收银台前只有一个“良心箱”,店内不设服务员。喝完茶由顾客自己定价,将茶钱投入箱内即可。如果顾客觉得茶不好,甚至可以不付款。

  这个茶馆的主人,就是范增平。这桩亏钱生意,他在台北坚持了近10年。“当时台湾茶产业兴起,茶商的急功近利掩盖了这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茶文化。我想用这样的方式,让人们静下心来,去思考品茶背后的意义。”范增平说。

  和范增平相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茶痴。他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是在台湾东吴大学读书的时候。大学时,范增平对宗教、哲学十分感兴趣,因禅宗的“吃茶去”公案得到启示,开始钻研茶文化。1979年,他师从台湾茶文化大师林馥泉。为了学茶,他跑遍了台湾各地的茶园,甚至住在茶农家里体验生活,不订报纸、不看电视,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茶文化中。

  茶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将它具象化、可操作,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是范增平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创造出“三段十八步”茶艺,使茶艺成为一门学科,并广为流传。

  准备茶具,等待水沸,温壶赏茶,分茶品茗……茶叶的泡法、茶器的搭配、茶空间的氛围,以及用什么水最适合,怎么样把这个茶泡好,范增平下了很大功夫。“茶文化是无形的,茶艺是有形的,如果没有茶艺的形式表现,茶文化就无法呈现。茶艺是具有仪式感的品尝方式,能把简单的饮茶行为,变为一种美好的生活艺术享受。人们能在茶艺展示中品味茶的千姿百态,更能通过茶艺,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范增平说。

  推动交流

  年轻时的范增平就深知茶文化的“根”在大陆,要研究、推广茶文化,必须到大陆去。

  1988年,已是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秘书长的范增平,与其他10多个行业的代表组成“台湾经济文化探望团”来到北京,开启了他以茶为媒,在海峡两岸普及推广茶文化的漫长旅程。30多年间,范增平深入访问了大陆18个省市的主要产茶区,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公开演讲,并表演茶艺,不遗余力地推广茶文化。

  在范增平看来,茶艺进入教育体制内,发展的空间才会广阔。1997年底,范增平结识了北京外事职业高中的迟铭校长。二人一见如故,在如何将茶文化引入教育方面很快达成了共识。

  迟铭组织学校的师生利用课后时间学习,范增平以校为家,亲自授课,1998年,北京外事职业高中在大陆首创中华茶叶礼仪专业。之后,大陆的许多大学、高职、中专纷纷开办茶艺或茶文化的选修课程,茶艺专业也逐渐增加。

  为了规范茶艺专业的教学标准,教育部邀请北京外事职业高中编写教材。在范增平的帮助下,第一部《茶艺概论》教材出版。同时,为了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劳动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直推动先培训后认证就业的职业资格证书。2001年4月,首批茶艺专业学员参加茶艺师技能培训、考核,同年6月取得劳动部颁发的茶艺师资格证书。

  “从茶艺专业的设立到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迟校长与我都付出很多,但我们都觉得能在推动茶文化发展中贡献绵薄之力很值得。”而范增平也在之后的20余年间,在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夷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办讲座,担任客座教授,举办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不断推动两岸茶界的交流合作。

  闽台渊源

  在微信朋友圈写茶艺日记,是范增平每天都要完成的工作。或长或短,谈的是品茶的感受,谈的是对茶艺的感悟,更多谈的是两岸茶界的交流。

  福建作为与台湾一水相连的大陆主要产茶区,是范增平走访最多的省份,两岸茶文化交流的大小活动也都能看到范增平的身影。范增平告诉记者,闽台两地的茶叶渊源可以追溯到300年前。台湾历史学家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中记载:“嘉庆时(1796年—1820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彝之茶,植于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所言便是武夷山茶籽引入台湾之事。

  而茶文化作为两岸茶人的一条纽带,推动着闽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茶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茶文化在海内外远扬,茶产业才能持续发展。”范增平说,大陆在“三茶统筹”中,将茶文化放在首要位置,茶产业随之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分有远见。“早年间,台湾在茶园管理、制作技艺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大陆学习的地方。现在反过来,在茶器具设计、包装创新、茶文化赋能等方面,台湾茶人需要向大陆取经。”

  一叶同根,一味同心。范增平说,正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与追求,推动着两岸茶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中国茶文化要走向世界,同样离不开两岸携手同行。“我期待两岸同胞能有更多机会坐在一块,共饮一壶茶,共叙两岸情。”范增平说。

(责任编辑:时尚)

推荐文章
  • 台胞:在平潭有家的温暖

    台胞:在平潭有家的温暖 春节临近,不少台胞选择留在平潭欢度新春,感受这里的浓浓年味。1月23日,正值南方小年夜,食膳工坊餐厅内,来自台湾与平潭的朋友欢聚一堂,共叙两岸同胞的亲情,共迎新春的美好祝福。夜幕降临,餐厅内灯光柔和, ...[详细]
  • 日照市12处渔港面貌焕然一新

    日照市12处渔港面貌焕然一新 日照讯记者 史树梅)记者自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经过3个月的整治,全市12处渔港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港内垃圾全面清理,拆除“私搭乱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据悉,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出动工程机械915台班、 ...[详细]
  • 本周日照迎两股冷空气 气温明显下降 11月1日有霜冻

    本周日照迎两股冷空气 气温明显下降 11月1日有霜冻 日照讯记者 殷萁涵)10月25日,记者从日照市气象台获悉,预计本周我市将有两次冷空气活动,分别在周一和周四。周四开始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最低温出现在11月1日早上,最低温度仅5℃,部分地区 ...[详细]
  • 日照将修整人行道16万平方米

    日照将修整人行道16万平方米 日照讯记者 张楷烽) 路面、道板等公共设施出现破损,影响了市容市貌,也为行人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是日照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工作之一。10月22日,在望海路日照银座购物广场北门前,记 ...[详细]
  • 台籍医师康宸凯:愿做台青“登陆”学医从医引路人

    台籍医师康宸凯:愿做台青“登陆”学医从医引路人 中新社北京11月2日电 题:台籍医师康宸凯:愿做台青“登陆”学医从医引路人作者 陈建新“这10来年间,有家人支持,政策扶持,加上丰富的教育资源,我在这边发展得很顺利。”来自台湾桃园的康宸凯,是北京市东 ...[详细]
  • 日照地税系统掀起“效能风暴”

    日照地税系统掀起“效能风暴” 日照讯记者 殷萁涵) 10月21日,日照市地税局召开全市地税系统加强效能建设大会,安排并部署全市地税系统效能建设工作,在全市地税系统内掀起一场“效能风暴”。来自全市、县地税系统代表约150人参加会议。 ...[详细]
  • 七项水运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

    七项水运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 日照讯(通讯员 崔龙) 从日照海事部门传来消息,自2015年10月1日起,取消船舶港务费、特种船舶和水上水下工程护航费、船舶临时登记费、船舶烟囱标志或公司旗注册费、船舶更名或船籍港变更费、船舶国籍证书 ...[详细]
  • 【2015港城环保世纪行】岚山区:向大气污染宣战

    【2015港城环保世纪行】岚山区:向大气污染宣战 记者 牟艳霞【编者按】 9月21日,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2015港城环保世纪行”活动启动。连日来,记者奔赴各区县,围绕“聚焦新环保法实施、共建生态宜居家园”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采访。自今日起, ...[详细]
  • 最高资助500万元 杭州出台八项措施支持台青就业创业

    最高资助500万元 杭州出台八项措施支持台青就业创业 中新网杭州12月22日电(郭其钰)12月22日,浙江省杭州市台办发布《关于支持和鼓励台湾优秀青年人才来杭就业创业的八项措施》(下称《八项措施》),从加强人才引进、强化资金扶持、提升服务保障等多方面,支 ...[详细]
  • 供暖季即将到来天冷了,暖气热度让市民挺揪心!

    供暖季即将到来天冷了,暖气热度让市民挺揪心! 近日,记者走访日照市多个小区了解到,不少小区已经开始注水试压。面对今冬供热问题,业主最关心的还是价格和暖气热度问题。 24日上午,记者在丽城花园看到,该小区各单元楼下都张贴有注水试压通知。“说25日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