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台胞村书记的新年愿望:让两岸的“根”在乡村越扎越深 正文
时间:2025-05-11 13:14:30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文旅
中新社成都1月30日电 题:台胞村书记的新年愿望:让两岸的“根”在乡村越扎越深中新社记者 王鹏“在村子干了十五年,村民们很信任我,这份信任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春节期间,在成都彭州白鹿顶村,村党支部书
中新社成都1月30日电 题:台胞村书记的根新年愿望:让两岸的“根”在乡村越扎越深
中新社记者 王鹏
“在村子干了十五年,村民们很信任我,台胞这份信任是村书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春节期间,新年乡村在成都彭州白鹿顶村,愿望越扎越深村党支部书记陈贵静来到台胞蔡兆庆的让两陶艺工坊,送上新春祝福。根她告诉记者,台胞新一年想让两岸的村书“根”在白鹿顶村越扎越深。
44岁的新年乡村陈贵静祖籍台湾嘉义,是愿望越扎越深出生在成都彭州的第三代台胞,从小在白鹿顶村长大。让两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根白鹿顶村受灾严重。台胞震后重建期间,村书她选择回到村里工作。“当时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土地荒废,面临很多困难。”陈贵静回忆,但因为对村子感情很深,以及村民的信任和期待,她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十五年。
白鹿顶村的发展转机,源于陈贵静的台胞身份。她的祖父早年从台湾来到大陆,家族三代扎根彭州。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陈贵静多方联系,推动台企落户、引进台湾专家,利用两岸交流合作项目为村子发展注入活力。
“台湾的精致农业和社区营造理念,让我们大开眼界。”陈贵静说,白鹿顶村一直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但经济效益并不好。后来她邀请台湾茶叶专家来此,指导村民制作高山乌龙茶,传授台湾冻顶乌龙工艺,实现了茶叶均价的大幅跃升,年产值超千万元(人民币,下同)。
在村子附近的陶艺工坊内,窑火终日不熄,一件件柴烧陶器陈列在案,釉色流转间似有山岚雾气。台湾陶艺家蔡兆庆是这里的“灵魂人物”。五年前,他被陈贵静邀请至白鹿顶村,以彭州地域风貌为灵感,创作出“龙门四季”“湔江蓝”系列作品。同时,蔡兆庆还培训当地村民制作陶器,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各地。
“像蔡老师这样的专家,在我们这里还有很多,发挥了很大作用。”陈贵静介绍,村子引入台湾民宿管理经验发展乡村旅游业,由台胞设计的民宿群错落山间,春节期间生意火爆;由台青与村子共建的“两岸同耕”工作室,致力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村子和台资企业台丽集团合作,开办数字养殖场,带上数字脚环的土鸡成为春节期间的市场抢手货。
多年间,陈贵静带领的白鹿顶村早已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发展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几千元增至3万余元。在她看来,台胞和台青来到四川发展,并扎根乡村,白鹿顶村直接获益,“这样的交流,对两岸农业发展和基层治理交流影响深远。”
“新的一年,我要做的还有很多。”陈贵静的新年愿望清单上,最重要的仍然是乡村振兴和两岸交流。她说,大陆的广阔乡村大有可为,两岸的“根”也一定会在这里越扎越深。(完)
台青“创客”李伟国:希望用自身经历告诉台湾青年“大陆值得来”2025-05-11 13:00
台湾艺术家杭州探梅 画中“常客”生共情2025-05-11 12:53
台青邱彬平:投身闽台乡建乡创 助力乡村“蝶变”2025-05-11 12:50
“小切口”立法,打开台胞职业新通道2025-05-11 12:47
老台商“登陆”30余载:抓住时代机遇 投身循环农业发展2025-05-11 12:02
台青邱彬平:投身闽台乡建乡创 助力乡村“蝶变”2025-05-11 11:41
台胞:在平潭有家的温暖2025-05-11 11:18
围绕“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龙岩样板”目标定位,龙岩市积极探索海峡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新路——从“茶叶”到“茶业”的蝶变之路2025-05-11 11:14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就美对台军售答记者问2025-05-11 10:56
“边检+”,让台胞往来更便捷2025-05-11 10:46
台湾阿嬷“登陆”记:异乡亦故乡 养老更“享老”2025-05-11 12:49
能回祖籍地定居过新年真幸福!2025-05-11 12:30
台青蔡鹤立:搭好漳台交流的“连心桥”2025-05-11 12:21
台胞博导的“小美满”:“大家”“小家”皆有收获2025-05-11 12:07
台商陈富泽:努力办好企业 为两岸融合尽绵薄之力2025-05-11 11:48
泉州首设台胞台企交管服务驿站 一站式解决出行“烦心事”2025-05-11 11:22
我朋友圈里的台湾同胞们这样过大年(两岸观察)2025-05-11 11:18
台胞:在平潭有家的温暖2025-05-11 10:40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停止执行对台部分农产品进口零关税政策2025-05-11 10:32
(新春见闻)一支两岸律师团队的蛇年心愿2025-05-11 10:28